楼主
告初一学生家长书
面临变化: 初一学生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性、缺乏适当的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容易产生孤独、苦闷的闭锁适应不良。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变化,学习内容增加,原有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模式被打破,从而强化了初一学生的焦虑倾向。同时,初一学生感受到较强的学习压力,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学习适应不良。初一学生仍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成大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心理与生理的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初一学生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逐步定向,导致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则来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同时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部分学生性意识萌生,致使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如有的仍然恪守“男女界线”,有的喜欢与异性同学一起参加活动,有个别的已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
■应对策略:
A 学生要学会自己“断奶”
新生升入初中,心理上处在“心理的断奶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得到理解,希望自立。学生可以利用暑期到即将学习的中学去看一看,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如果自己独自上学,家长不接送,新生可以先熟悉去学校的路线或乘车工具,注意记住一些比较明显的建筑与交通标志,同时熟悉一些必要的交通规则,切忌在路上边走边玩,如玩球、追逐等等。如果有些胆怯,可以让父母陪自己走几次,实地里进行观察。尝试着让自己能静心地坐下来。在小学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初中,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5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新生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培养一心一意做事,不随意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的习惯。开学前几天,新生可以请教父母一些自己还不明白或不确定的入学事项,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努力养成以下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将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做作业时仔细读题目。
B对孩子的评价别急功近利
一是关注孩子第一个月的情绪。进入小学的头一个月很重要,是学生最不适应的一个月,也是最不稳定的一个月,一些习惯的培养,最佳时期就在这一个月。也是最容易形成差异的一个阶段。这时的孩子需要关心、需要鼓励(激励)、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更需要规范,而这些需求和渴望,孩子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等待家长去解读,作为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兴趣、身体的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听他们讲学习、活动、老师、伙伴、校园,从而知道对什么最感兴趣,和谁最好,最喜欢哪位老师),通过倾听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引导。这时的引导对他们的一生有极大的影响。如果这时我们家长放弃了这个机会,或把这种责任委托他人,那将是一种遗憾。
二是对孩子的评价不要急功近利。家长要给孩子科学的评价,对孩子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应该片面到孩子的考试分数,关键是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由于初中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的丰富,学习难度的提高,考试的分数总体上呈现比小学要低。家长不能单纯地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家长绝不要以此来批评孩子不用功,上课不专心,这会挫伤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