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的意志
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的意志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
孩子和父母血肉相连,当孩子还在孕育的时候,做父母的就开始设计孩子的人生了,想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幸福,最优秀的孩子。母亲辛勤地劳作,父母拼命的赚钱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确实,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成为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他们是那样的不听话,那样的不懂事,甚至和自己疏远,不好好学习,离家出走。焦虑,失望、无奈、愤怒缠绕着这些父母们。
为什么他们的爱心换不回自己想要的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认识,孩子弱小不懂事理,需要我们的照顾和教育,但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
因此,孩子可以和我们不一样,和我们对他的设计不一样,他们会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会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其实,孩子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亲密的过客。
为此,为人父母的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爱自己的孩子首先需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有独立意志的人;要无条件地接纳他们,允许孩子犯成长中的错误,同时也要知道爱中的责任——帮助孩子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尊重孩子的意志
因为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的事实,就会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凰”的期望认为是对孩子的爱。
因此许许多多的父母会全身心地投入,把他们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以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父母的美好愿望没有实现,还使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可爱的孩子们被父母的期望压垮了,而且亲子之间还出现了隔阂,孩子觉得父母不可理喻,父母也觉得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爱心,不努力、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但又惧怕孩子遇到挫折,所以父母们特别怕孩子犯错误。当孩子捅娄子或学习成绩不如父母意或被老师点名批评时,父母首先就受不了,火气一触即发。
父母的潜意识中就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犯错误是自己无能,为此非常自责,也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犯错误、学习成绩不好让自己没有面子,这些想法也会促使父母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
于是父母们糊里糊涂地以爱的名义将所有的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为孩子好”的目标,很多父母都有“强迫”孩子学习的经历:替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的辅导班——英语班、奥数班、数学强化训练班等:替孩子买各类名师名校出版的习题辅导书;每天吃完晚饭就什么也不做,紧紧地盯着孩子完成所有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不做完不许出去玩。。。母亲刘颜的经历就很典型。
案例:这样逼孩子有效吗?
刘颜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县城,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他没读过什么书,但他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这个大城市里站稳了脚跟,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刘颜深知那种没有学历而被别人轻视、甚至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才换来如今的一切的痛苦经历,所以在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他就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和数学班。在他看来,英语是将来不可或缺的世界性语言,数学是一切理科和逻辑学的基础,孩子学会了这俩门,就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甚至一度非常得意于自己的先见之明。
每逢周末的早上,刘颜就将睡眼朦胧的孩子拖出被窝,送他到教室去上课,下了课,就让孩子在桌子前做练习题。有几次,孩子不听话还没做完习题就跑去玩玩具,刘颜就非常生气地将玩具摔个粉碎,然后强扭着孩子坐在桌子面前。每次看着孩子在桌子前做题的时候,刘颜眼中都充满了爱,他爱的只要将来孩子有出息,他在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那天,当刘颜再次强迫孩子做习题的时候,孩子挣脱了他的手,用充满愤怒的眼睛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甩门而出。刘颜猛然间醒悟了:原来自己一直在逼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高学历从来都不是孩子的愿望,而一直都是自己的期望值啊,自己只是一味地在爱的名义下将自己所缺乏的东西:补偿在孩子身上,刘颜突然觉得自己很自私,他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从此,刘颜再也没有逼迫孩子参加任何额外的辅导,只要孩子他按时上学,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就行,其他时间随他自己支配。事实证明,自己的成绩此后一直都很稳定,并且还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
其实,刘颜的行为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一个遗憾:没有高学历。他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想法,最终使得双方都不愉快,引起亲子间的冲突。假如父母不把自己的期望值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将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分配,孩子在被尊重、被无条件接纳的氛围中,不仅能够保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还能合理地分配剩余时间。父母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善的,重要的是父母如何提升扩大孩子的优点使得孩子更优秀。
父母自己没有上成大学,就把一定要上大学的愿望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在目前的高考制度的压力下不少父母将爱的目标都集中到孩子考高的分数上,结果是“好心”的大人剥夺了孩子的欢乐的童年,却使孩子难以理解父母的这份爱。